
通遼市科左中旗結合黨員隊伍多樣化、差異化特點,精準施策,推動黨員分類管理常態化、精細化,不斷增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
突出先鋒模范,強化在職黨員責任意識。在落實黨內組織生活的基礎上,引導在職黨員主動亮身份、樹形象、作表率。組織城區9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2366名在職黨員到社區“雙報到”,積極開展共駐共建、“微心愿”認領、“紅色家訪”、聯合主題黨日等活動,當好網格治理“紅管家”。組建在職黨員志愿服務隊,每月5日、15日、25日,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說事點,收集民情民意,最大限度了解居民關心關注的問題,及時更新居民群眾“需求清單”,制定個性化、多元化“菜單”7大類41項,做到真聯系、真服務、真見效,目前,組織開展共駐共建、“微心愿”認領等活動90余場次,圓夢居民微心愿128個,解決群眾困難800余個。
突出設崗定責,發揮無職黨員紐帶作用。針對無職黨員,采取“按需設崗、因事設崗、以崗定責、責任到人”方式,為無職黨員設置契合自身實際和能力特長的工作崗位。采取黨員自我申報、黨員群眾推薦等方式推薦人選,經黨支部進行全面的審核,并按照就近便利、人崗對應的原則,擇優確定上崗人選,可以一崗多人或一人多崗。目前,在人居環境整治、疫情防控、鄉村振興等方面,各級黨組織中的無職黨員主動認領村情民意調查、政策法律宣傳、民事糾紛調解、文明新風倡導、社會治安維護等12類崗位,開展政策宣傳、志愿服務、愛心救助等各種形式活動50余次,實現了黨員聯系到戶、政策落實到戶、精準服務到戶,切實發揮好無職黨員的紐帶作用。
突出動態聯絡,增強流動黨員歸屬感。建立流動黨員管理臺賬,制定流入流出黨員管理規則,設置流動黨員聯絡員,落實專人負責跟蹤聯系、溝通服務,登記聯系時間、聯絡內容,詳細了解流出流入黨員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情況。推行流動黨員“風箏管理法”,線上利用微信群、網上視頻會議、“科左中旗黨建”微信公眾號等平臺,組織流動黨員參加“三會一課”等組織生活,加強與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;線下在流動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,組織在職黨員與流動黨員“結對子”,要求定期書面進行思想匯報,在春節等流動黨員集中返鄉時召開座談會,促使讓流動黨員“離鄉不離黨、管理不斷線、服務不掉鏈”。目前,已開展流動黨員學習活動10余次,參與流動黨員50余人。
[責任編輯:孫慧南]